第277章 不想再低调了-《大夏状元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意思是说,一个人自身的德行,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及收获的财富相匹配,则易招致灾祸。德行浅薄而地位太高,智慧不足而谋划甚大,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,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。

    这句话其实还有几层延伸的意思,比如说名不配财、位不配财等,同样也具备极大的隐患。

    打个比方说,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巨额的财富,但其名声和地位并没有跟上,那是有极大隐患的,很容易遭人惦记和算计。

    郑经现在就处于这样一种局面。

    现在,不管是他的华夏书局,还是《华夏早报》,甚至是即将面世的华夏造纸工坊,都属于能下金蛋的母鸡,而他自己,除了一个匿名的三绝公子身份外,并不具备与此相匹配的名誉和地位。

    这就导致了,谁都想来算计他一把。

    包括他的同宗郑衍郑大人,会宁府尹卢大人,连国子监祭酒都时刻没有忘记要从他这里分一杯羹,而且还是没太多顾忌的那种。

    分羹可以,但毫无顾忌却是不行。

    还有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古往今来,但凡想成大事者,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,那就是拥有一定的名声,有了名声,才可以达到振臂一呼,应者云集的效果。

    否则的话,哪怕你喊破嗓子,也没人会把你所说的当一回事。

    这可不是郑经所希望的。

    作为曾经的网络大v,他很清楚名声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因此,在已经打好了相对不错的基础之后,他已经不打算继续保持低调了,而这一次,编撰标准教材的机会,也正是他声明远扬的大好时机。

    不服来战!

    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应对登门挑战的准备。

    因此,当德王爷善意地提醒他时,他不仅不以为意,反而在想,怎样才能做到让自己快速名震天下呢?

    把自己三绝公子的身份给公之于众?

    这么做会不会太low了一点?

    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一点。

    别看三绝公子的名声已足够响亮,但响亮之处仅限于诗词歌赋等休闲领域,这样的名声,顶多也就让他飘一把,对于做事实并没有太大的益处。

    他要的,可不是这种游手好闲的名声。

    那就不如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